2025 01/09

案情回顾


近日,“老板因向员工说了一个滚字,赔了员工15.98万元”的新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事实经过是:员工在会议中与老板产生争执时,老板说让员工“滚”,后员工未到岗上班,公司以员工旷工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该案件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二审法院最终判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向员工支付赔偿金15.98万元。


律师分析


上述案例中的“滚”、“你是猪吗?这点事都做不好”诸如此类的话,你是否在职场中听到过?在传统的观念中,下属应当服从领导的安排,无论是合理的亦或者不合理的,同时也需要忍受领导暴力的语言,这些实质上都是“职场暴力”的表现形式。由于职场暴力在我国还没有上升到具体的法律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


一、什么是职场暴力


国际劳动组织第190号公约《关于消除劳动世界中的暴力和骚扰的公约》将“暴力和骚扰”定义为一系列旨在造成、导致或可能导致生理、心理、性伤害或经济伤害的不可接受的行为和做法或它们带来的威胁,无论是其只发生一次,还是反复发生,并包括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和骚扰。基于此,我们认为职场暴力是指在工作场所中,个人或团体对他人实施的,以言语、行为、态度等形式表现出的侵犯性质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对个人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如何识别职场暴力


职场暴力有多种表现形式,如(1)暴力性的人身攻击;(2)言语谩骂、侮辱等精神攻击;(3)无视或排斥;(4)交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5)不安排工作或者安排与自身能力不相符的工作;(6)过度干涉他人隐私。根据识别的难易程度分为显性职场暴力和隐性职场暴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软暴力,显性职场暴力如殴打员工、用烟头烫员工身体、具有明显侮辱性的语言等,隐性职场暴力如领导不区分上下班时间联系员工“检查”工作、将员工排除在群组或者重要邮件沟通之外、给与员工过低的工作评价、打击员工的自信心、让员工做办公室保姆等。


除从职场暴力的表现形式上识别之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注意的是,职场暴力与性骚扰认定相似,即被施加暴力者的主观感受对行为性质的认定有重要的影响。若被施加暴力者因该行为感到被冒犯、被轻视、被孤立、被威胁、焦虑、压抑等其他负面情绪的,该行为就极有可能被认定为职场暴力行为。


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如何应对职场暴力


劳动者在工作中处于安全环境、免受暴力是一项基本人权,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抵制和惩罚职场暴力行为。用人单位若消极不作为,可能面临被劳动者提起人身损害赔偿或者被劳动者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的风险。用人单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职场暴力:(1)制定和实施预防、打击、惩处职场暴力行为的规定和措施;(2)保障被施加暴力者能获得补救和支持;(3)向劳动者提供有关职场暴力相关的指南、教育和培训。


劳动者在发现自己遭遇职场暴力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1)收集证据,保留书面证据或者录音录像文件;(2)寻求同事、领导、公司的帮助,向公司举报施加职场暴力者;(3)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如向公安机关报案、申请劳动仲裁和诉讼、对施加职场暴力者提起诉讼。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的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