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会,最高法“失信”惩戒新举措(三):“限高”单次解禁机制
高朋观点 | 2025年两会,最高法“失信”惩戒新举措(二):宽限期制度(点击跳转)
2025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黄文俊在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中作了这番陈述,并介绍了人民法院在失信惩戒方面的新举措——推进失信惩戒分级分类、设立宽限期及单次解禁机制。
2025年3月10日,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
本文将解读2025年两会最高院“失信”惩戒新举措之三:“限高”单次解禁机制。
一、什么是限制高消费制度?
21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失信行为增多,债务人隐匿财产、高消费却拒不还款,严重损害司法权威。最高法2010年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建立了限制高消费制度。人民法院执行中的限制高消费制度,是指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执行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的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
最高法2010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2015修正)》第三条规定,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六)旅游、度假;(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因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
法院限制消费令
限制高消费措施作为一项重要的执行强制手段,在倒逼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维护司法裁判权威方面成效显著。但这一制度并非“一刀切”,而是充分体现人性化:当被执行人因正当需求需临时解除消费限制时,司法实践中允许“一事一议”,体现了执行体系“刚柔并济”的特点。
二、什么是限制高消费单次解禁机制?
因被执行人本人或近亲属重大疾病就医,近亲属丧葬,以及本人执行或配合执行公务,参加外事活动或重要考试等紧急情况亟需赴外地,可以解除限高,但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的暂时解除期间。
单次解禁机制这种“精准解锁”机制既避免过度限制公民基本生存需求,又通过审批程序防止执行漏洞,实现了惩戒力度与生存权益的平衡。
2019年12月16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17.解除限制消费措施的几类情形。人民法院在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有关人员申请解除或暂时解除的,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3)被限制消费的个人因本人或近亲属重大疾病就医,近亲属丧葬,以及本人执行或配合执行公务,参加外事活动或重要考试等紧急情况亟需赴外地,向人民法院申请暂时解除乘坐飞机、高铁限制措施,经严格审查并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给予其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的暂时解除期间。上述人员在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交充分有效的证据并按要求作出书面承诺;提供虚假证据或者违反承诺从事消费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恢复对其采取的限制消费措施,同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从重处理,并对其再次申请不予批准。
三、限制高消费单次解禁机制案例
如黑龙江宝泉岭人民法院案例:李某(化名)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限制高消费。李某因身体健康问题,处于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其需前往指定医疗机构进行身体情况鉴定检查,但居住地距指定医疗机构较远,普通交通工具耗时长,身体无法承受,希望可以乘坐飞机抵达指定城市。可“限高令”如同“紧箍咒”,令其无法乘坐飞机和高铁。为此李某希望可以单次解除限制高消费令。执行干警认真核实相关情况,确认李某反映情况属实。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对其临时解除限制高消费措施。经综合研判并报请院领导批准后,执行干警快速办理单次解除“限高令”,同时再次对李某进行释法:“此次解除‘限高令’是临时性的,今后应积极主动缴纳罚金,才能为自己打开‘方便之门’。”
2023年11月黑龙江宝泉岭人民法院对单次解除“限高令”案例的介绍
如果被执行人申请暂时解除乘坐飞机、高铁限制措施,但被发现提供虚假证据或违反承诺从事消费行为,可能面临罚款、拘留、“拒执罪”的法律责任。
2025年两会期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公布了一个江苏溧阳法院执行案例:被执行人狄某在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以患膀胱癌需赴京治疗为由申请解除“限高”措施。法院核实病情属实后解除限制,并警示其履行义务。2024年发现狄某多次赴港澳高消费、赌博,并通过他人账户大额支出。法院联动公安在机场拘传狄某,现场查获名牌烟酒及港币现金。狄某承认规避执行行为并全额履行,但因虚构解除“限高”事由进行奢侈消费,法院将拒执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025年两会期间,江苏一法院将恶意利用“限高”单次解禁机制的被执行人被移送拒执罪

综上,限制高消费单次解禁机制,已施行近5年,作为平衡“失信惩戒威慑”与“人性化救济”的司法实践,在2025年两会最高法工作报告中被特别强调。此次两会报告通过“溧阳狄某单次解禁后高消费”的典型案例,凸显执行制度在“失信惩戒”与“善意文明”之间的平衡——既避免“限高一刀切”损害被执行人的基本人权,又“一事一议”进行单次解禁事由与证据的严格审查,事后通过对“提供虚假证据或违反承诺从事消费行为”追究责任,严防权利滥用,为构建刚柔并济的现代执行体系提供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