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2/21

日常中,除了涉税文件的发布可以洞悉税务动态外,热点新闻、典型案例的公布也都透露着与税相关的信息。“税眼看新闻”旨在将新闻、涉税法律文件或重大税务案件中的涉税信息提取解读后,与读者分享。


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海淀区工商联发布《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涉案企业合规整改指南》


2022年12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海淀区工商联发布《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涉案企业合规整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明确了涉案企业合规整改计划应当包含的四项内容:梳理与涉嫌危害税收征管罪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规章制度、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制定防止发生危害税收征管的企业管理规范;构建有效的企业税务合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税务合规风险防范报告机制。《指南》还对大型、中型涉案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区别制定评价标准,对合规要素、合规管理规范、合规管理制度、合规组织体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法律分析:2020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企业合规改革第一期试点工作。2022年4月,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开。在《指南》正式发布前,海淀检察院已对12家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企业开展企业合规,其中8家适用第三方监管模式且均已完成合规验收,已对1家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对4家企业适用检察建议模式。相信在此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指南》能为涉案企业开展涉税合规整改提供帮助。


二、海南税务明确“实质性经营”的标准


12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关于做好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企业实质性运营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琼税发〔2022〕102号),对企业在海南自贸区实质经营需满足的四项标准(生产经营在自贸港的标准、人员在自贸港的标准、从业人数的计算、居住天数的计算)作出明确和优化。


法律评析:众所周知,若要享受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需满足实质性运营的条件。但过去的文件均未对“实质性运营”的标准作出量化,由此在实践中产生诸多争议。琼税发〔2022〕102号的发布,将“实质性运营”的条件作出优化,企业可依照该文规定,让企业运营符合标准,进而合法适用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


三、深圳市税务局计划推出区块链资产平台,加快“区块链+税收征管”技术应用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发布了公开招标公告,提出要建设“区块链资产平台”。该平台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升级:1、依托税务数字钱包授权模式,将持续丰富纳税人端应用场景,与前海管理局、海事局、工信局、公积金中心、中小局开展业务数据共享。2、将优化完善税务数字钱包在代征、代缴类场景(私房租赁、房产交易、车船等场景)应用,提供线上完税票证开具或电子收据查询、打印功能,方便纳税人自行操作。3、将增加个人信息保护协议的签订和查询,增强信息保护告知及服务约定。4、将实现代征单位代个人保险代理人、证券经纪人、信用卡和旅游等行业的个人代理人汇总代开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全流程业务、代开申请、代开开具、作废、查询统计等功能。5、将实现纳税人、自然人等基础信息的数据分析比对匹配。通过该功能可以看出,区块链资产平台,就是将“区块链技术”与“涉税数据”巧妙结合,利用区块链分布式、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优势,助力挖掘涉税数据资源价值,加大税费数据共享力度,以此为社会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涉税服务。


法律评析: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手段,具有加密安全、防篡改、去中心化的优势,有助于提高税务系统的协调性,增加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基于“共享”的优势,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资产充分流转,推动数据与其他部门的开放,由此真正打通税务、公安、司法部门税务信息的流通,实现全国税收数据的共享,增强对税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


12月13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关于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关股利的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关于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法律分析:《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的发布,有助于企业深入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保持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五、一起直播带货“因‘虚假纳税申报’被定偷税案”被曝光


近日,一起广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向广州某贸易有限公司下达的《税务处理决定书》(穗税一稽罚〔2022〕136号)被曝光,该企业为广州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提供直播带货服务后,就所收取的费用未依法依法确认收入、未进行纳税申报,最终税务机关对该企业以“不列收入、虚假纳税申报、不配合检查”为由定性为偷税,追缴该企业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法律分析:近两年来,多起网络直播行业涉及的偷税案被曝光,但依旧有很多从业者心存侥幸心理,采用隐匿收入、改变收入性质、虚假纳税申报的方式偷逃税款。实际上,任何税务违法的手段都难逃大数据的监管。从业者应注重税务合规,谨防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