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2/26

近年,专精特新企业以其在细分市场的专注度、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成为推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资本市场通过提供融资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并购重组等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专精特新企业以其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反哺和驱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一、专精特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布局


目前,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已超14万家,其中“小巨人”企业有1.46万家。


根据安永研究院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发布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创新与发展报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5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一批248家(2018年),第二批1744家(2020年),第三批2930家(2021年),第四批4357家(2022年),以及第五批3671家(2023年)。其中有1935家上市或挂牌,约占前五批小巨人总数的14.94%,分别在A股沪深主板(209家)、创业板(365家)、科创板(305家)、北交所(124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932家)。


另根据中小企业信息网近期公示的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三批复核通过企业名单,新增“小巨人”企业301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31家。


截至2024年6月30日,香港联合交易所共计22家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截至2024年12月5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已增至260家,其中超过一半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专精特新企业[1]在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


1.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比重逐年提高


根据《创新与发展报告》,对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数量统计(下图),自2022年以来,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比重逐年提高,并占据了新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



2022年以来专精特新和非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数量



2022年以来专精特新和非专精特新企业在不同板块的上市数量


2.专精特新企业市场认可度较高


根据《创新与发展报告》,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在市值和市盈率的对比(下图),专精特新企业虽然整体体量和市值偏小,但市盈率整体高于非专精特新企业,反应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场认可度较高。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和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2024年6月平均市值对比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和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平均市值/净利润的对比


3.高质量企业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根据《创新与发展报告》,自2022年以来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募集资金规模平均值的对比显示(下图),2022年第一季度与2024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利润规模与募集资金规模形成倒挂,从开始的低收入/利润高募资到高收入/利润低募资,反应了自2023年8月以来,在证监会严控上市企业综合质量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下,上市企业的质量更高,投资人更加理性。



2022年以来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净利润、募集资金


三、资本赋能专精特新企业的最新政策



(一)地方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专精特新”专板,三板四板联动互通


2022年11月份,证监会、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明确专板建设目标为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2023年6月、12月以及2024年12月,证监会发布了三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名单。至此,包括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辽宁股权交易中心、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在内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增加至26家。全国股转公司已经与首批18家区域性股权市场签署监管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三四板制度型对接机制正式落地,也是进一步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据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底,各地区域股权市场合计转沪深北交易所150家,其中本年新增11家;转新三板挂牌1026家,其中本年新增58家。区域股权市场发挥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基层培育作用,整合区域内的金融要素,培育中小微企业规范发展。


(二)北交所、新三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综合服务行动计划


2024年10月20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制定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综合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以下服务举措:


1.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服务


深化与工信、金融等政府部门的合作,精准服务有挂牌上市意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合市场机构开展上门问诊、人才培训等,定期资本市场专题培训,助力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对照挂牌上市标准提前规范,持续提升中小企业治理能力与公众公司意识。


2.强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审核支持


创新挂牌审核机制,针对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通审核绿色通道,允许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公示审核快速挂牌。支持未盈利的初创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鼓励研发投入高、获得机构投资者认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生产经营规范、发展前景良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交所上市。对于挂牌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再融资以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实施申报前专人对接、专项咨询。


3.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挂牌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公司治理规范性,鼓励挂牌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定向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支付工具开展上下游产业链的并购整合,组织有意愿的挂牌上市“链主”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上有对接资本市场意愿但暂未挂牌上市的中小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对接,增强产业链韧性。


4.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更多金融资源。


引导私募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券,鼓励政策性机构和市场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行科创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推动银行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信贷产品和评价体系,提供多元丰富的信贷配套服务。


(三)国资探索容错机制,鼓励投早投小


2024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支持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发展。


加大高新技术细分领域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培育力度,引导带动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聚焦新领域新赛道,对投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的创业投资机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创业投资充分发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作用。


2.发挥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作用。


充分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作用,进一步做优做强,提高市场化运作效率,通过“母基金+参股+直投”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系统研究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问题。


3.建立创业投资与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机制。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科技计划成果路演、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等活动,组织遴选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带动就业较多的企业和项目,加强与创业投资机构对接。


近期,湖南、四川、广东等多地国资开展探索容错之路,包括“鼓励不设置强制回购条款”、“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首次提出‘大胆资本’,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旨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痛点问题。


(四)多元金融政策,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如下:


1.加强财政税收支持


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户一策”税收征管服务,定期精准推送减税降费红利账单,助推红利直达快享。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项目。鼓励各区对首次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奖励。鼓励各区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在研发、成果转化等环节的资金引导力度。


2.提供精准信贷服务


持续打造“千亿畅融”企业融资服务品牌。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稳妥推广“总对总”业务模式,批量化高效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优化续贷政策,满足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流动性需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开发“专精特新贷”特色产品,增加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丰富、利率更低的“政采贷”金融产品。对符合条件并在本市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专精特新企业,在贷款利息、综合成本费用方面给予补贴;对于银行、担保、保险、知识产权专业机构等,单独或组合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且贷款发生不良的,根据本金中银行、担保、保险、知识产权专业机构承担的风险,按一定比例进行风险补偿。鼓励有条件的区研究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应急转贷资金。


3.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落实“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持续推进“挂牌倍增”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对获得股权融资的入板企业择优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快速申报北京证券交易所,提高企业发行上市与并购重组审核效率。用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政策,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


4.完善保险保障机制


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购买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保险机构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开发研发费用损失、知识产权、数字资产、出口信用、商业航天等保险产品,并鼓励有条件的区建立保费补贴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产品创新,为重大技术创新产品“首制首购首用”提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保险服务。指导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享受“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支持。


资本市场在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提供融资渠道、优化市场结构、增强市场包容性等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小企业在满足相关条件下,应尽快跻身专精特新之列,乘政策东风顺势而为,借资本之力做大做强。


引用及注释:

[1]本章节的专精特新企业特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